“郑煤机”1亿探路:杀入陕西“智慧矿山”
近日,陕煤旗下上市公司建设机械(600984)发布公告称,出于聚焦煤矿智能化业务与解决方案之目标,拟与郑州恒达智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签署出资协议。双方将共同出资1亿元,设立合资公司“陕西陕煤恒达智控科技有限公司”。其中,陕建机械认缴5100万元,持股51%;恒达智控认缴4900万元,持股49%。
恒达智控为郑煤机(601717)的核心子公司,而郑煤机在2025年7月刚刚更名为中创智领。下文会显示出,传统机械向智慧转型已成共识。
建设机械酝酿新方向
建设机械的业绩正在经历考验。
2021年,公司以47.25亿元营收、3.74亿元净利润站在营收新高峰。但在当前的经济调整周期,营收降至27.27亿元,2022年首亏4458万元,2024年亏损额进一步扩大至9.88亿元,陷入“三年连亏”的困境。
这一困境的背后,是公司两大核心主业正在承压。工程机械租赁服务和装备制造,仍在行业下行周期底部盘整:国内市场需求持续收缩,租赁单价不断走低。
若要追溯公司与行业的关联脉络,2020年无疑是关键转折点。
展开全文
2020年,建设机械启动重大业务转型:将主营业务从传统的路面机械制造与销售,逐步切换为以塔机制造与租赁为核心;同步注销路机联盟子公司,并通过核心子公司庞源租赁在国内密集布局——在甘肃、深圳、淮安、广西、上海新成立五家全资子公司,注册资本区间覆盖2000万至5000万元。
这一调整,本质是对工程机械租赁赛道的倾斜,也可以理解为“制造+服务”的探索,而租赁业务的十年起伏,恰恰是行业变迁的缩影。
回溯十年前,租赁业务在建设机械的营收中尚“无足轻重”:2014年,其占比仅3.48%;2015年,上市公司并购民营资本上海庞源租赁和天成建机,打通“制造+租赁”产业链,当年,该业务以4.17亿元营收跃居公司第一大业务,占比飙升至59.59%。此后多年,租赁业务随房地产行业景气度持续扩张,成为支撑公司增长的核心支柱。
然而,随着房地产行业进入调整期,曾极速成长的租赁业务如今也迎来下滑:2024年租赁业务收入仅22.17亿元,较上年同比锐减22.93%。更严峻的是盈利端:2019年,该业务毛利率为44.38%,到了2024年已然下降为-6.82%。
从十年前的“小众业务”到中期的“营收支柱”,再到如今的“深陷调整”,建设机械租赁业务的轨迹,正是工程机械行业与房地产周期深度关联的真实缩影。
面对新的探索,我们梳理发现,合资成立的恒达智控,已是建设机械自2020年以来的最大单笔股权投入,成为不可忽视的重大动作。
事实上,依托陕煤集团扩大业务流已有预兆。2023年上市公司开始研发无轨胶轮车,借助煤矿场景进军煤炭装备制造;2024年7月,新能源矿用无轨胶轮车发布下线,目前系列产品已陆续投放陕煤旗下曹家滩、黄陵、蒲白等矿业公司。
郑煤机的抉择
此次与建设机械联手的恒达智控,是中创智领(601717)的下属子公司。
读者可能对“中创智领”不熟悉,但提起“郑煤机”想必不陌生——中创智领正是郑煤机在今年7月完成改名后的新名称。从这次的更名也可以看出郑煤机的战略转型:从传统装备制造商,全面转向煤炭智能化综合解决方案服务商。
而恒达智控的技术底气,正是源于母公司深厚的行业根基。作为中国最大的煤炭装备制造企业,郑煤机在液压支架等核心产品上不仅主导国内市场,更多次打破世界纪录,是全球煤炭机械领域公认的“中国标杆”。
恒达智控本身实力不俗。
公开信息显示,恒达智控近年来营收屡创新高,2024年营收26.39亿元,净利润11.03亿元,净利率达41.8%。2023年,郑煤机曾计划将恒达智控拆分上市(目前已中止)。据招股书数据,2022年恒达智控的电液控制系统国内市占率达38%,智能集成管控系统市占率40%,两项核心业务市占率均位列全国第一。
通过梳理我们发现,近两年恒达智控正在走出河南,布局煤炭大省。
2024年7月,恒达智控和山西亦行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合资成立了太原恒达智控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金1000万元,恒达智控占比20%。相较而言,此次在陕西投资的4900万元亦是大手笔。
纵观恒达智控近年来的布局,陕西是重点突破的新市场。
2020年是恒达智控在陕西市场的“突破之年”——首次中标便拿下神东煤炭集团高端开发液压支架主辅阀采购项目,中标金额687.96万元。此后布局持续深化,截至目前,恒达智控在陕西累计中标项目已达35个。2022年表现尤为突出,单年中标11个项目。其中,最大项目为榆横矿区赵石畔煤矿矿井项目30103综采工作面智能化采购项目,金额为1298万元。
而与陕煤的合作,则始于2023年年底。当时其为陕煤曹家滩10米超大采高工作面配套先进智能化控制系统,攻克矿压管控、煤壁稳定、液压支架调整、工程质量管控等难题,助力该项目创下行业纪录。
进入2024年,双方合作进一步深化:3月,恒达智控首次中标陕煤集团项目——黄陵矿业瑞能煤业薄煤层智能化设备液压支架电液控系统(460万元);仅4个月后,又拿下陕煤旗下彬长矿业胡家河矿智能化控制系统项目(586万元)。
这一系列与陕煤的深度合作,也为恒达智控后续牵手建设机械埋下了重要伏笔。
发力智慧矿山
陕煤正加大对智慧矿山的押注力度。
有信息显示,在建工程中的铜川矿业柠条塔矿井选煤厂智能化建设项目已投资1.21亿元;研发端更聚焦智慧矿山——5个相关研发项目合计投入1.09亿元,占公司当期全部研发经费的23%。
而在智慧矿山赛道上,押注的不止陕煤。国企阵营中,陕西能源(001286)2024年启动总投资5.39亿元的赵石畔煤矿智能化示范项目,布局5G多网融合、智能机器人集群等前沿系统等;民企领域,彬县煤炭2021年斥资1亿元打造的蒋家河煤矿“5G+智慧矿山”项目,已成为煤炭行业民企智能化转型的标杆案例……
多方力量协同发力,推动智慧矿山建设在陕西形成全行业布局、技术深度融合的发展热潮。
然而,这个市场或许比我们想象得更大。
2023年,金融棒棒糖刊文《煤运老板接捧图灵得主:“陕西天使”都爱“野心小子”》,图灵科技(西安)彼时宣布完成数百万元A轮融资,由大宗煤炭贸易集团“鲁尔蒙德”国际贸易领投,所融资金重点用于拓展能源等行业领域。
即便大众对矿山作业的具体场景不熟悉,对矿卡车这类设备也鲜有接触,却能从这类技术落地案例中清晰感知智慧矿山的行业变革:图灵科技虽非以矿山为主业,但其AI解决方案已精准切入煤炭领域,成功破解煤企生产中的皮带跑偏、堵煤等高频痛点,赢得了行业实打实的认可。
这一案例不仅直观体现了智慧矿山“跨领域技术赋能”的核心逻辑——非矿山专业的技术企业,也能凭借技术优势为传统矿山降本增效;更从侧面印证了西安的硬科技潜力:这里聚集了一批面向B端的“隐形冠军”,扎实的技术积累为切入能源智能化等领域奠定基础。当前的重点,在于如何精准把握如智慧矿山这类高潜力赛道的机遇。
顺着这种“跨领域赋能”的思路延伸,无人机在智慧矿山领域的应用,同样蕴藏巨大空间。无论是矿山地形测绘、井下安全巡检,还是矿堆体积计量、矿区环境监测,无人机都能凭借灵活作业、高效覆盖的特点,填补传统矿山作业的短板,成为智慧矿山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这正是西安科技企业厚积薄发,以系统级创新引领智慧矿山未来的巨大潜力所在。
评论